北大中东研究评论 | 第十一期:印度在中东放弃不结盟立场
时间:2022-03-04 作者:
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卡塔尔国中东研究讲席项目于2021年12月20日发布第11期北京大学中东研究评论《印度在中东放弃不结盟立场》(英文原题Is India Abandoning Iran for a Middle Eastern Quad, or Merely Signaling China?),作者哈桑·阿勒哈桑(Hasan Alhasan)。
2021年10月19日,印度、以色列、阿联酋外长和美国国务卿举行了线上四方会谈,这是国际政治中日益突出的“小多边主义”(Minilateralism)倾向在中东地区的最新表现。四方会谈的形式使人容易联想到由美日印澳四国组成的“四方安全对话”(简称“QUAD”),并拿二者作无端的比较。后者的目的显然是在印太地区对抗中国,然而,与“四方安全对话”不同,美以印阿四方会谈没有明确的地缘政治目标。虽然美国和印度似乎有意遏制中国在中东地区的经济影响力,但鉴于以色列和阿联酋与中国紧密的经济联系,它们不太可能在这方面积极配合,它们的目标在于伊朗。
然而,通过加入中东四方会谈,印度可能会向伊朗这个非常重要但合作起来阻力重重的伙伴发出信号。四方会谈的雏形是今年10月13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以色列—阿联酋三边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亚伯拉罕协议和伊朗核问题。四方会谈则是在五天后举行,印度作为第四个成员国参加。尽管印度与伊朗的关系受美国制裁和商业纠纷影响(涉及恰巴哈港铁路和Farzad-B气田等重点项目)而陷入困境,但印度仍将伊朗视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伊朗是阿富汗局势的重要参与者,认同印度关于恐怖主义可能重新抬头的担忧。印度开发的伊朗恰巴哈港(Chabahar Port)也是印度绕过巴基斯坦和中国、连接阿富汗和中亚计划的关键组成部分。尽管加入四方会谈可能破坏与德黑兰的关系,但新德里似乎愿意承担适度的风险,以对抗其认为最强大的对手中国。
印度和“新四方”:解读印度的意图
印度参加与美国、以色列和阿联酋的会谈,引发了人们对“新四方安全对话”可能正在西南亚形成的猜测。然而,这种猜想有夸大之嫌,因为美以印阿四方会谈似乎很大程度上是临时增添的事项。在印度加入会谈的几天前,美国、以色列和阿联酋官员在华盛顿举行了三边会议,会上宣布成立关于宗教宽容、水和能源问题的工作小组。几天后,在印度外长苏杰生对以色列进行为期五天的访问期间,他与以色列外长一同参加了美以印阿四国外长线上会议。
尽管如此,印度加入四方会谈说明其与美国以及华盛顿的两个主要地区伙伴阿联酋和以色列都维持着密切关系。印度加入该机制可能还有其他动机,这与其自身面临的地缘政治挑战有关。新德里方面希望将该组织描绘成一个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经济影响力的所谓联盟。根据以色列的一份声明,中东“四方”打算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展开合作,而“基础设施建设”一词通常被解读为对抗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代号。尽管以色列和阿联酋力图说明该四国集团并不针对中国,但印度可能会继续在内推动一个较为强硬的对华议程。
伊朗,印度外交政策的关键
伊朗对印度的重要性在过去一年里大大提升,尤其是在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以后。新德里对塔利班迅速接管阿富汗深表关切。印度担心阿富汗再次变成跨国恐怖主义的中心,害怕巴基斯坦利用其对塔利班的影响力将阿富汗作为针对印度安全利益的基地。新德里还担心,中国和塔利班的关系会因中国正在筹划的对阿(富汗)基建援助而升温,阿富汗会随之倒向中国。目前,塔利班已经表示希望与印度建立更好的关系,但长期以来的互不信任以及中巴两国对塔利班的影响力或将使得印度与塔利班的关系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由于历史上与塔利班的分歧,至少在2001年美国入侵阿富汗之前,伊朗与印度在阿富汗问题上看法一致。20世纪90年代,印度和伊朗都支持北方联盟反对塔利班。在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后,伊朗与塔利班基于对美国的共同敌意建立了联系,但伊朗长期以来将自己描绘为阿富汗信仰什叶派的哈扎拉人的保护者,对塔利班仍抱有一定程度的不信任。自易卜拉欣·莱西当选伊朗总统以来,印度外长苏杰生两次访问德黑兰,双方会谈主要聚焦阿富汗问题。莱西在会谈中表示,伊朗欢迎印度在阿富汗发挥作用。由于印度与阿富汗并不接壤,印度一直在煞费苦心地建造一条绕过其对手巴基斯坦的贸易走廊。自21世纪初以来,印度一直参与开发伊朗的恰巴哈港,并克服塔利班的武装抵抗,在阿富汗修建了扎兰季—德拉兰姆公路,该公路连接了伊朗和阿富汗的主要城市。由于印度通往阿富汗的贸易走廊大部分都经过伊朗,印度在阿富汗地缘经济设计的成败取决于新德里与德黑兰合作的能力。
除了连接印度和阿富汗,新德里还将伊朗恰巴哈港视作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相抗衡的竞争工具。瓜达尔港与恰巴哈港相距大约100公里,由中国投资建设。一些印度战略界人士相信所谓的“珍珠链战略”,即中国通过援助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吉布提等国建设港口,试图增强其在印度洋的海军力量。印度担心在与中国发生武装对抗的情况下,中国会利用这些港口对印度实施军事包围。从这样一种地缘军事的角度来看,印度在恰巴哈争取立足点是为了打断中国的“珍珠链”,尽管印度在与中国发生对抗时将其在恰巴哈港的投资转化为军事资本的设想似乎相当牵强。实际上,从地缘战略的角度来看待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举措可能更为准确。在该视角下,中国正致力于建立长期的商业和海上主导权,而这种意图对印度当前在该地区的地位构成了挑战。
与公开的军事功能相比,恰巴哈港在连接印度和中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就不那么牵强了,因为它最终将连接俄罗斯。在过去20年里,印度签署了关于建设南北运输走廊(North-South Transport Corridor)的协议,该走廊将中亚内陆国家与印度洋连接起来,允许印度绕过巴基斯坦和中国,连接到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2021年10月,苏杰生访问了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亚美尼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努尔苏丹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信会议)第六次外长会议上,苏杰生含蓄地指出,基础设施项目必须以“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基础,“互联互通建设是一项基于财务可行性和当地所有权的参与性、协商性工作,决不能为其他议程服务”。苏杰生成为印度首位访问亚美尼亚的外长,他在当地表示,印度希望将恰巴哈港纳入国际南北运输走廊。伊朗和阿塞拜疆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导致伊阿(塞拜疆)两国间的陆路贸易中断,这促使印度将阿塞拜疆的对手亚美尼亚作为北线上的替代节点。因此,无论如何,恰巴哈港是印度连接中亚和俄罗斯的必要组成部分,至少从印度的角度来看,恰巴哈港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基建投资项目提供了替代方案。
印度在中东放弃不结盟立场
尽管与伊朗的关系经常被印度当作用来衡量本国外交政策是否独立于美国的“纯洁度考核”,但中国构成的明显威胁已促使印度放弃长期以来避免在中东地区选边站的谨慎态度。传统上,由于担心疏远地区内其他合作伙伴,印度避免与具体国家组建地区联盟。但在2020年中印加勒万河谷边境冲突发生后,印度遏制中国影响力的冲动加速膨胀,导致印度放弃了传统的谨慎立场,选择与美国更加紧密地结盟,即使这意味着惹恼伊朗。印度掂量出来的结果似乎是,伊朗的恼怒是可控的,印度正在平衡其在伊朗的重大利益和其对抗中国地区影响力的强烈愿望。
说 明
本文译自美国华盛顿阿拉伯海湾国家研究所(The Arab Gulf States Institute in Washington/AGSIW)2021年11月1日发布的文章《印度是为了中东“四方”而放弃伊朗,还是仅仅在向中国发出信号?》(Is India Abandoning Iran for a Middle Eastern Quad, or Merely Signaling China?),作者为哈桑·阿勒哈桑(Hasan Alhasan),译者为邓纬琳。译文根据文章内容添加了中文标题《印度在中东放弃不结盟立场》。
作者简介
哈桑·阿勒哈桑(Hasan Alhasan),国际战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IISS)中东政策研究员,此前曾在巴林第一副总理办公室担任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高级分析师五年。他拥有巴黎政治学院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学位,其在伦敦国王学院的博士论文研究了印度对海湾地区的外交政策。哈桑掌握阿拉伯语、英语、法语和印地语,目前主要研究以南亚和海湾为重点的亚洲—中东关系、海湾阿拉伯君主制国家的外交政策和经济治理以及海湾安全问题。
译者简介
邓纬琳,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言文化系2020级硕士研究生。
北京大学中东研究评论 第11期
印度在中东放弃不结盟立场
哈桑·阿勒哈桑
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卡塔尔国中东研究讲席项目
2021年12月20日
电子邮件:pku_qcmes@vip.sina.com
Peking University Middle East Review: Issue 11
Is India Abandoning Iran for a Middle Eastern Quad, or Merely Signaling China?
Hasan Alhasan
Center for Middle Eastern Studies, Peking University (CMES-PKU)
State of Qatar Chair Program in Middle Eastern Studies at Peking University (PKU-QCMES)
December 20, 2021
E-mail: pku_qcmes@vip.sina.com
评论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使用,侵权必究
编辑校对:徐 文
编辑排版:王艳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