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中东研究动态

北大中东研究评论 | 第十五期:黎巴嫩的经济危机和大面积贫困

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卡塔尔国中东研究讲席项目于2022年1月6日发布第15期北京大学中东研究评论《黎巴嫩的经济危机和大面积贫困》(英文原题The Economic Crisis and Mass Impoverishment in Lebanon),发布单位为法纳克新闻网(Fanack)。

 

除了由重大战争和大规模流离失所引发的经济崩溃之外,近代历史上很少有金融危机能像黎巴嫩过去两年所经历的这场危机一样,导致了非常迅速的、大面积的贫困化。也许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世界银行将黎巴嫩经济危机列为过去150年来世界经历的三大金融危机之一,另外的两个是1926年智利的经济崩溃以及西班牙在1936至1939年内战后经历的经济危机。

可能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世界银行估计黎巴嫩需要长达19年的时间才能克服这次严重崩溃的影响,无论是在经济规模还是在购买力方面。

许多统计数据都试图衡量黎巴嫩贫困规模的扩大,特别是过去两年间从中等收入阶层转变为贫困和极端贫困阶层的家庭百分比。例如,ESCWA(联合国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9年金融崩溃之初,黎巴嫩的贫困和极端贫困家庭比例达到27.9%,而这一数字在2020年攀升到了55.2%。同样是ESCWA的统计数据表明,在金融崩溃两年多后的今天,黎巴嫩遭受多维贫困的家庭百分比已达到82%。多维贫困的概念用于衡量贫困程度,其衡量指标将教育、健康和服务条件涵盖在内,而不是仅限于个人收入。

贫困率的上升也反映在了家庭收入的分配上。根据一项对67个黎巴嫩家庭的问卷调查,97.5%的受访家庭将收入的大部分用于食物、医疗或支付账单与服务上,只有2.5%的受访家庭将大部分收入用于教育、住房、交通、服装等其他支出。正因如此,据统计,目前黎巴嫩三分之二家庭的收入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支付每月开销。高贫困率解释了这一现状,根据ESCWA的数据,目前黎巴嫩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比例很高。

实际上,这一现状背后的原因一是黎巴嫩镑汇率暴跌(这意味着居民收入的购买力下降),二是由市场对进口商品的依赖导致的严重通胀。大规模裁员和工商业企业倒闭的浪潮以及随之而来的失业率激增和居民家庭收入下降更是恶化了萧条的现状。最后,在居民获取最基本生活必需品能力下降的情况下,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使得他们陷入无法获得政府帮助的境地。

由于以上所有因素,黎巴嫩社会的贫困加剧了,这体现在反映居民消费模式转变的所有指标上,无论是进口量还是GDP总量。贫困的蔓延也反映在社会层面出现的新风险上,特别是那些与黎巴嫩的粮食安全以及各个家庭满足其日常粮食需求的能力有关的风险。由于这些原因,忍饥受饿的黎巴嫩社会当下已无法脱身于对外来人道主义援助的依赖。而面对所有这些迫在眉睫的风险,今天的黎巴嫩政府仍没有正式的计划以应对这一现实。

汇率、通胀和贫困率

 

黎巴嫩海关数据显示,该国去年从国外进口了约113.1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而同期出口额则不超过35.6亿美元,从而形成约77.5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一数字映射了黎巴嫩生产部门脆弱的现状以及该国对进口商品的依赖,而这些进口商品主要用于满足绝大多数居民的消费需求,包括食品、药品、燃料等基本商品。对进口的依赖是加剧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黎巴嫩的外汇储备正因进口而大量流失。

无论如何,由于从国外进口商品的成本是以外币确定的,那么市场主要依赖进口商品和服务来保障居民消费需求的必然结果就是,一旦美元对黎巴嫩镑的汇率上升,本地市场的物价和通货膨胀率就会迅速上涨。正因如此,黎巴嫩中央统计局公布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显示,自经济开始崩溃的2019年以来,由于黎巴嫩镑对美元迅速贬值,黎巴嫩的市场物价上涨了约5.66倍。这一指标通常反映居民家庭每月所消费的一篮子商品的价格变化,包括住房、电力、食品、医药、教育等。统计数据显示,由于黎巴嫩镑汇率持续贬值,仅2021年一年之内黎巴嫩的市场物价就上涨了近144%。

而面对如此疯狂的物价上涨,无论是公共部门还是私营部门都没有对工资和薪金进行全面调整。由于大多数未调整的工资以当地货币计价,所以这些工资的价值相对于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以及实际美元价值急剧下降。因此,被设定为675,000黎巴嫩磅的每月最低工资的价值,根据危机前汇率相当于450美元,现在根据平行市场当前汇率骤降到约合29美元。

因此,汇率的下跌以及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和工资价值的下降成为收入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被归类为贫困或极度贫困家庭的百分比也就随之上升。随着黎巴嫩磅每天都在持续贬值,黎巴嫩家庭满足其最紧迫需求的购买能力不断下降,这促使当今所有国际机构对黎巴嫩汇率危机引发的后果发出警告。

企业倒闭和失业率

 

危机爆发以来,由于居民购买力下降,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随之下降,这导致40%以上的店铺和商场关闭。其余的企业则决定以最低限度的商业活动维持运营,因此他们进行批量裁员以降低运营成本。此外,危机导致超过35%的旅游业机构关闭,而其他继续经营的机构则因维持运营所需的燃料短缺或无法获得燃料而缩减工作时间、解雇部分员工。

据黎巴嫩劳工部估计,这些状况导致去年年底失业率超过36%。劳工部预计,到今年年底,这一比例将超过41%。即使对于还没有失业的人,黎巴嫩中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这些人中也有55%以上是非正式工作,即他们没有任何稳定的工作来保证长期稳定的工资。而在金融崩溃前的2018年,这些失业率数据都没有超过11.3%。

由于失业率居高不下,黎巴嫩家庭的收入水平大幅降低,这自然导致了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的贫困率上升。随着商业、旅游部门的工作条件持续低迷,当然还有农业和工业部门的情况恶化,大规模裁员的浪潮仍在继续,因家庭失去收入来源而导致的悲剧也在继续。除了黎巴嫩人传统的移民选项之外,如今这些家庭别无其他选择来填补失去的收入来源。

贫困的表征:消费模式转变

 

事实上,仅通过查看黎巴嫩家庭的消费数据和消费模式,就很容易看出贫困的迹象。例如,在过去一年中,黎巴嫩的粮食进口量下降了37.8%,然而国内的粮食生产并没有相应地填补这一空缺,这是由于金融危机之下农业部门遭受了打击。换言之,这些数字表明,由于社会贫困加剧,居民家庭对粮食商品的消费自危机开始以来一直在下降。此外,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黎巴嫩的服装进口下降65.6%,鞋类进口下降58%,而对同样品类的本地产品的需求却没有增加。结论就是,去年本地市场对此类产品的需求下降了70%,而这是由于家庭购买新衣服和鞋子的能力下降。

所有这些数字再次证实,危机严重影响了黎巴嫩居民获得最基本生活必需品的能力,这促使他们中的许多人依靠外来人道主义援助来满足这些需求。今天,黎巴嫩已成为第三大人道主义援助接受国,它获得了世界人道主义资金总额的5.8%左右,以满足黎巴嫩超过227万人的需求。由于国家已经没有能力为公民提供足够的服务,人道主义援助确实已成为这些家庭赖以满足其医疗、食品和教育需求的经济支柱。

面对这一现实,官员和政府在应对危机上仍处于混乱状态,其主要表现是现任政府未能定期举行能有效应对金融崩溃的官方会议。由于政治纠纷,内阁会议自2021年10月12日以来就一直暂停举行。因此许多本应开展的应对贫困蔓延并为最弱势群体提供最低水平社会保障体系的民生工作一直止步不前。正是这一现实加剧了金融崩溃给这些人群带来的各方面不利影响。

 

说  明

本文译自法纳克新闻网(Fanack)2021年11月29日发布的文章《黎巴嫩的经济危机和大面积贫困》(The Economic Crisis and Mass Impoverishment in Lebanon),作者为阿里·努尔丁(Ali Noureddeen),译者为刘启铖。

 

发布单位简介

法纳克新闻网和法纳克基金会(Fanack Foundation)于2010年成立于荷兰海牙,致力于从阿拉伯视角分析中东和北非的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以及水资源和能源问题。

 

译者简介

刘启铖,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言文化系2019级本科生。

 

 

北京大学中东研究评论 第15期

黎巴嫩的经济危机和大面积贫困

阿里·努尔丁

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卡塔尔国中东研究讲席项目

2022年1月6日

电子邮件:pku_qcmes@vip.sina.com

 

Peking University Middle East Review: Issue 15

The Economic Crisis and Mass Impoverishment in Lebanon

Ali Noureddeen

Center for Middle Eastern Studies, Peking University (CMES-PKU)

State of Qatar Chair Program in Middle Eastern Studies at Peking University (PKU-QCMES)

January 6, 2022

E-mail: pku_qcmes@vip.sina.com

 

评论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使用,侵权必究

编辑校对:徐   文

编辑排版:王艳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