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东研究评论 | 第三十六期:内盖夫峰会的影响
时间:2022-06-19 作者:
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卡塔尔国中东研究讲席项目于2022年6月18日发布第36期北京大学中东研究评论《内盖夫峰会的影响》(英文原题The Negev Summit – What Next?),主编阿纳特·库尔兹(Anat N. Kurz),译者邓纬琳。
2022年3月27至28日,美国、以色列、巴林、埃及、摩洛哥和阿联酋六国外长在以色列举行内盖夫峰会。
2022年3月27日至28日,以色列、阿联酋、巴林、摩洛哥、埃及和美国六国外长齐聚以色列南部内盖夫沙漠的斯代博克农庄(Sde Boker),举行“内盖夫峰会”。
本文将讨论这次历史性峰会所涉及的国际、美国和中东等不同层面,重点在于伊朗、海湾国家、埃及、摩洛哥以及没有参会的约旦和巴勒斯坦,核心主题则是峰会给以色列国家安全及以色列的地区和国际地位带来的影响。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行动
内盖夫峰会是在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背景下举行的。俄乌冲突不仅引发多国对国家安全的担忧,还直接导致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与此同时,伊核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峰会在此时举办,反映出与会国对其所面临共同威胁的看法,而重中之重则是伊朗。由于美国有意取消对伊朗的限制,并释放将有助于德黑兰继续在地区扩大影响力的资源,地区国家愈发忌惮来自伊朗的威胁。另一个顾虑则是关于美国撤离中东的普遍认知,地区国家不得不考虑与之相伴的后果。虽然这次峰会没有刻意设定宗旨,但其本质上就是为协调与会国家共同应对全球和地区变局奠定基础。峰会的主题包括:
第一、合作对抗伊朗,建立中东安全同盟(Middle East Security Alliance/MESA)。正如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对抗俄罗斯,而北约借机统一对外立场一样,奉行务实主义政策的阿拉伯国家正联合以色列对抗伊朗。
第二、当前国际局势呈现大国竞争加剧的特征,以俄乌冲突为突出表现。地区国家希望协调政策应对国际和地区新形势。美国撤离中东使这一趋势得到了加强,因其留下权力真空,伊朗可借机加强对地区局势的干预和拓展地区影响力。因此,地区其他国家有必要采取行动来填补这一真空,甚至不惜接受巴沙尔政府的合法性,正如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最近对阿联酋的访问所暗示的那样。
第三、对美国提出统一立场。美国要求地区国家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反对俄罗斯,但美国同时在寻求与伊朗这个地区大国达成一份被认为是无效且暂时的协议,甚至愿意让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合法化。地区与会国给华盛顿传达出明确信息:“你也要选边站!”
第四、要求拜登政府继续支持亚伯拉罕协议(这份协议被视为朗普政府唯一的正面遗产),并巩固和扩大这类协议,在该协议的框架下推进与地区安全、能源、技术和经济有关的议题。
即使峰会前夕在以色列哈德拉(Hadera)发生的事件也没有破坏峰会的重要象征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巴勒斯坦问题退出了中东地区的核心舞台。阿拉伯世界正在无条件接受以色列加入中东国家的俱乐部。以色列还获得了另一个机会来证明它正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在普京和泽连斯基之间以及在美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进行调解。以色列和美国之间的特殊关系促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即前往华盛顿需要取道以色列。
本质上,内盖夫峰会的重点是营造形象:与会国试图传达联合起来应对共同挑战的信息,而美国则试图通过参加峰会展示其对地区盟友安全和地区稳定的承诺。但实际上,中东地区没有国家能阻止新伊核协议的达成,且除以色列外,其他国家都对军事对抗伊朗望而却步;胡赛武装继续对沙特和阿联酋发动袭击,而两国没有做出真正的回应;尽管华盛顿提出要求,海湾国家尚未为帮助西方应对能源危机、缓解燃料价格上涨而增加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因此,尽管举办内盖夫峰会是以色列取得的一项瞩目成就,但与会者是否有决心和能力将峰会期间达成的共识转化为有效的政策,尚无定论。
美国对中东的参与尚未完结
自2009年奥巴马总统入主白宫以来,中东国家一直在感叹美国对该地区的抛弃。在过去的20年里,中东几个主要国家倾向于将他们面临的一些危机和问题归咎于美国不愿展示强有力的存在。在他们看来,美国在“阿拉伯之春”开始时既没有力挺埃及,也没有严厉回应叙利亚,而拜登政府现在又对伊朗核计划以及伊朗在地区不断扩大的影响力采取绥靖立场,这些都是美国寻求在中东地区减少存在和投入的证据。除此之外,美国有关国防战略的声明也明确聚焦于印太和俄罗斯。
的确,美国的一些对外政策,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时期,让中东和欧洲国家都产生了在处理关键战略问题时无法依靠美国的感觉。有趣的是,正是这种感觉让特朗普政府成功拉近了几个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关系,因为他们认识到,美国对地区承诺的减少意味着需要建立新的伙伴关系,放下长期存在于他们与以色列或土耳其关系中的分歧和怨恨。
现在评估俄乌冲突对世界秩序发展的影响还为时过早。然而,在现阶段可以预估的是,俄乌冲突对美国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构成挑战。因此,内盖夫峰会应被视为与会国试图利用美国回归主导现有秩序的机会来保障共同利益并各自攫取特殊利益的一种手段,但与会国在这一点上不一定是充分协调的。对于美国来说,除了希望延长拜登总统的“最佳时刻”外,还试图向地区盟友解释并让他们信服美国在伊核问题上的政策。美国还希望地区盟友增加能源生产供应,以帮助强化对俄罗斯的制裁,并鼓励地区国家在巴以问题上取得进展(尽管巴勒斯坦人没有被邀请参加峰会,一些巴勒斯坦人甚至谴责了此次峰会)。由于美国希望将自己定位为对全球稳定负有责任的主导大国,美国还认真听取了地区国家对基本食品供应的关切。至于参会的中东国家,在此次峰会框架内,埃及渴望重塑其作为中东重要支柱的形象,而海湾国家则想要美国证明其对地区盟友安全以及亚伯拉罕协议的承诺。
长眠于内盖夫沙漠的以色列首任总理戴维·本—古里安如果亲眼目睹这场峰会并见证以色列与地区主要国家之间关系的长足发展,免不了会为此感到惊讶。而现在,以色列还将寻求美国的援助,以加速推动地区国家关系正常化进程。
巴林外交大臣扎耶尼(Abdullatif bin Rashid Al Zayani)、埃及外长舒凯里(Sameh Shoukry)、以色列外长拉皮德、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摩洛哥外交大臣布里达(Nasser Bourita)和阿联酋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长谢赫阿卜杜拉(Sheikh Abdullah bin Zayed Al Nahyan)在内盖夫峰会上合影。
伊朗层面
内盖夫峰会对以色列国家安全来说是一项重大贡献。以色列开始作为与逊尼派阿拉伯国家合作的轴心,公开参与中东地区事务,这不仅提升了以色列在对手(主要是伊朗)眼中的地位,还强化了以色列在美国心中的位置,因为美国将中东地区出现的新的伙伴关系视为自己的资产之一。
一系列共同利益(有些早已彰显,有些则是近年来发展形成)构成了这次峰会的基础。该峰会是同一个月早些时候沙姆沙伊赫峰会的延续,2022年3月22日,以色列总理贝内特、埃及总统塞西和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本·扎耶德(注:2022年5月14日已继任阿联酋总统)在埃及红海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举行三方会谈。内盖夫峰会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伊朗威胁、伊核计划的进展以及伊朗的地区政策;乌克兰战争,这场战争使得亲美阵营需要斟酌其对俄政策;一些逊尼派国家与美国之间的分歧;共同的经济利益。
对于所有与会者来说,伊朗威胁无疑是一个明确而切实的共同点。但与会者在这一问题上的侧重点也略有不同。以色列将伊核计划视为最严峻的战略威胁。尽管美国与伊朗达成新协议确实能消除伊朗核计划的几个要素,但以色列担心该协议不会抹去伊朗在过去三年中积累的大量知识,同时华盛顿在未来几年内也将不再关注伊核问题。逊尼派阿拉伯国家对伊朗的地区政策更为忧虑,他们担心恢复伊核协议将降低美国对伊朗的兴趣,同时让德黑兰更自由地帮助其地区盟友并通过他们扩大地区影响。
伊朗也在密切关注有关建立针对导弹和无人机的地区防御体系(regional defensive system)的声明。德黑兰的主要军事优势在于它有能力通过导弹和无人机打击海湾国家和以色列,威胁美国在伊拉克和海湾的存在,并可以否认直接参与袭击。因此,地区国家与拥有高水平技术能力的美国一起建立地区防御体系的可能性对德黑兰来说代表着一种严重的事态。在亚伯拉罕协议签署后,伊朗曾警告阿联酋和巴林,如果两国领土上出现任何针对伊朗的活动,伊朗会做出严厉回击。然而,最近针对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袭击只会增强内盖夫峰会所有与会国通过相互合作保护切身利益的愿望。对于这种地区防御体系,伊朗暂时没有回应。它不仅会削弱伊朗的军事优势,如果真正落地,还将加强海湾国家与以色列和美国的关系,而这与伊朗的利益背道而驰。
以色列、海湾国家与美国
历史性的内盖夫峰会不仅证明了以色列与几个阿拉伯邻国之间更加紧密的关系,而且证明了以色列在缓解阿拉伯国家与美国之间紧张关系方面的作用。在俄乌危机爆发后,阿拉伯国家(主要是沙特和阿联酋)拒绝与美国的政策保持一致,未在针对俄罗斯的外交和经济孤立中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这导致他们与美国的紧张关系加剧。尽管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仍将与美国的关系视为其安全的核心支柱,但美国对整个中东地区尤其是阿拉伯国家安全问题关注度的下降让他们深感不安。
此外,海湾国家为美国与伊朗可能达成的核协议忧虑不已。在他们看来,该协议将以牺牲其利益为代价释放伊朗的潜能。海湾国家可能愿意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与美国进行更紧密的合作,但至少美国需要对他们有关伊朗的部分担忧作出积极回应。因此,如果美国加强与海湾阿拉伯国家的行动和情报合作,并以防御导弹和无人机为重点帮助强化其防御能力,这可以满足海湾阿拉伯国家的诉求。
几个主要阿拉伯国家外交政策的变化明显体现出海湾国家和华盛顿之间的分歧,鉴于俄罗斯和中国在中东地区地位提高的现实形势,海湾阿拉伯国家对各自的国家政策作出调整,甚至不惜违背美国的利益。美国在阿拉伯国家受到伊朗攻击时并不可靠,这种观点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变得更加强有力,并得到了阿拉伯主要媒体专栏作家的响应。
内盖夫峰会表明以色列和海湾阿拉伯国家不仅相互结盟,而且还持相同的对美立场。然而,即使美国采取更多措施支持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安全诉求,海湾阿拉伯国家也遂美国心愿采取增加石油产量的举措,他们对于美国未来参与该地区事务的疑虑仍不会消除,海湾阿拉伯国家基于这种疑虑采取的对冲政策也将延续。
埃及加入亚伯拉罕协议轴心
埃及是最后一个确认参加内盖夫峰会的国家,这并不是巧合。这次峰会在几个方面让开罗不太适应:一是它的宣传,二是作为峰会东道主的以色列被赋予的地区领导地位,三是巴勒斯坦人的缺席。此外,埃及虽然对亚伯拉罕协议的签署表示欢迎,但却反对其精神,并刻意与之保持距离。例如,埃及只派出一名低级别代表参加2021年10月在阿联酋举行的地区部长级会议,并且总体上对于多边关系正常化进程的表态十分谨慎。
伊朗问题是内盖夫峰会的重点内容,此番参会也偏离了埃及在伊朗问题上的独立路线。的确,开罗将伊朗及其地区盟友的活动视为对地区稳定的威胁,同时也忧心忡忡地关注着华盛顿对其地区盟友承诺的破裂。开罗公开谴责胡塞武装对沙特的袭击,并宣布海湾国家的安全是阿拉伯国家安全的一部分。然而,埃及并不像海湾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那样对可能恢复的伊核协议有着强烈的紧迫感。
不过,最近埃及的政策发生了变化。埃及正在慢慢加入亚伯拉罕协议国家的轴心,并试图将自己置于新兴地区联盟的中心。2022年3月下旬,埃及主办了中东三国领导人峰会,塞西、贝内特和穆罕默德·本·扎耶德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会晤。随后,在经过充分审议和摇摆之后,埃及又接受了以色列的邀请,参加在内盖夫举行的峰会。
开罗采取这些措施背后是重要的战略利益考量,主要是为了寻求美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援助,以应对埃及因俄乌冲突而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经济挑战。3月23日,埃及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交新的一揽子援助申请,该申请的通过需要美国支持。埃及还希望得到海湾盟友沙特和阿联酋的更多支持。同时,埃及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使得含有以色列参与的双边和地区倡议更具吸引力,特别是在能源、旅游和食品安全领域。
传统地区大国埃及的参与将提升本次峰会的象征意义。此外,埃及还可以在重塑地区架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清除伊朗在加沙地带的存在;争取拉近伊拉克与约旦和埃及的距离,使其成为“新黎凡特”联盟("New Levant” alliance)的一部分;面对也门胡塞武装的威胁,确保红海航道畅通;通过约旦和叙利亚向黎巴嫩提供天然气;或许还可以将叙利亚重新纳入阿拉伯世界。以上种种将让伊朗和务实主义阿拉伯轴心在地区影响力上此消彼长。
提升以色列与摩洛哥关系
近来以色列和摩洛哥关系在多个领域取得积极进展。今年3月底,一个高级别的以色列军事代表团访问摩洛哥,并会见摩洛哥军队总参谋长,双方签署了一项军事合作协议。两国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迅速深化合作,包括签署合作协议、举办双边会谈、增加两国直航航班。在此背景下,摩洛哥外交大臣布里达为参加内盖夫峰会首次访问以色列。然而,摩洛哥这次参会的利益考量远不止单纯的摩以双边关系。
摩洛哥在峰会上的合作伙伴,尤其是以色列,特别关注来自伊朗的威胁。摩洛哥本身和伊朗并不交好。摩洛哥曾在2009年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2018年又再次宣布与伊朗断交,国王穆罕默德六世指责伊朗向反对摩洛哥控制西撒哈拉的波利萨里奥阵线提供军事支持。伊朗还与摩洛哥的竞争对手阿尔及利亚建立了良好关系。然而,不应忘记包括摩洛哥在内的阿拉伯国家在对伊问题上的利益并不与以色列完全一致,因此,现阶段很难出现统一的反伊朗的地区政策,这一点从过去一年阿联酋、沙特与伊朗关系的缓和中可以看出。
同样重要的是峰会讨论的经济问题(在摩洛哥媒体头条中经济问题比伊朗问题更为显著)。摩洛哥和中东其他国家一样,明显受到了俄乌冲突的影响。摩洛哥经济受新冠疫情影响后已经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但食品和能源价格的上涨预计将给摩洛哥经济带来损害。而且摩洛哥正遭受近几十年来最严峻的干旱,世界银行已宣布向摩洛哥提供1.8亿美元贷款,以支持其严重受损的农业。
此外,摩洛哥希望加强与以色列和美国的关系,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确保美国在西撒哈拉问题上的立场。美国特朗普政府承认摩洛哥对西撒哈拉的主权,以促成摩洛哥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
同时,应该注意到,摩洛哥没有参加联合国大会针对俄罗斯的投票。摩洛哥外交大臣布里达最近还会见了中国中东问题特使翟隽,在中国加大对摩投资和摩洛哥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双方就深化两国关系交换了意见。这样看来,摩洛哥持续发出信号,表明其希望在美国影响下保持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不在场的巴勒斯坦人
事实证明,以色列是塑造地区新架构的主轴与核心。在正在形成中的地区架构下,原则上有可能推进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共同目标,包括改善巴勒斯坦人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福利,充分解决受教育程度高但生活受挫的年轻一代巴勒斯坦人的就业需求,同时为创造有助于推进政治进程的氛围奠定基础。在目前的地区架构格局中,或许会给以色列创造些许回旋余地和灵活性,以便执行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双边层面无法实施的措施。
然而,巴勒斯坦领导层坚持反对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之间关系正常化的任何象征或进程,并将其视为对巴勒斯坦民族和战略利益的威胁。即使峰会提到了巴勒斯坦问题,也可以认为这只是口惠而实不至。阿拉伯国家和美国目前更关心复杂的地区问题,特别是伊朗及其地区盟友的活动以及俄乌冲突对中东可能产生的影响(如石油和小麦价格的上涨)。鉴于巴勒斯坦问题在地区和国际议程上地位下降,巴勒斯坦人的空间和影响力范围也在缩小。
面对这样的困扰,哈马斯可能会设法利用斋月使耶路撒冷的安全局势升级(同时避免加沙地带的局势升级),力图维持其作为伊斯兰教圣地捍卫者和反以武装领袖的地位,并再次使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难堪,以巩固哈马斯在巴勒斯坦民众心中作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和法塔赫替代者的地位。哈马斯的这种做法实际上也有利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因为后者希望安全局势的恶化能提升巴勒斯坦问题在地区和全球议程上的地位,但其自身又不必被看作局势恶化的责任方。因此,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领导人目前只能冷眼旁观内盖夫峰会,该峰会进一步证明,巴勒斯坦问题不再是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和解的障碍。
缺席的约旦
约旦不是没有受到邀请,但却没有参加本次内盖夫峰会。从表面上看,约旦外交大臣缺席峰会有他自己的理由——在峰会召开的前一周,他参加了在海湾国家的会谈,而在峰会当天,他陪同阿卜杜拉国王访问了拉马拉,并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会面。但这些都是借口,约旦的缺席真正反映的是约旦一系列的政治考量,而这些考量有时会导致错误的决定。
如果要指出一个促使约旦不参会的决定性因素,那就是约旦的人口构成。约旦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是巴勒斯坦裔,而统治约旦至今的哈希姆家族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在人口上占少数。因此,尽管巴以冲突在泛阿拉伯议程中已不再是首要问题,但它仍然占据约旦议程的首位。在约旦领导人看来,最严峻的存亡威胁是“替代性的(巴勒斯坦)家园”(alternative (Palestinian) homeland),即约旦变成巴勒斯坦。
导致阿拉伯世界疲于应付巴勒斯坦问题的因素包含以下几点:导致三个阿盟成员国内部解体的“阿拉伯之春”,使得阿拉伯世界非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经济状况恶化的新冠疫情,以及最近造成能源和食品(尤其是小麦)价格上涨的俄乌冲突。除此之外,伊朗的核活动和常规武装活动也在扩大,威胁着地区安全与稳定。
约旦对巴勒斯坦问题近乎痴迷的关注,会破坏目前以色列与几个阿拉伯国家(大部分参加了内盖夫峰会)之间的合作潜力。以色列无法解决约旦的经济问题,但它可以帮助约旦缓解严重的水资源短缺、供应天然气、接收约旦的出口产品,甚至为以色列—约旦边境附近的某些行业开设工作场所。以色列和海湾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可以在利用约旦地理位置优势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约旦国内存在激烈反对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关系正常化的声音,而约旦王室对此回应软弱,不仅淡化了约旦与以色列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回避此次地区峰会。内盖夫峰会虽然重点不在巴勒斯坦问题,但也有可能推动该问题的解决,哪怕只是得出部分解决方案。
说 明
本文译自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国家安全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INSS)2022年4月3日发布的文章《内盖夫峰会——接下来会怎样?》(The Negev Summit – What Next?),文章主编为阿纳特·库尔兹(Anat N. Kurz),译者为邓纬琳。译文根据内容添加了中文标题《内盖夫峰会的影响》。
作者简介
阿纳特·库尔兹(Anat N. Kurz),特拉维夫大学国家安全研究所研究主任和高级研究员, 在特拉维夫大学获得社会心理学硕士和政治学博士学位。
译者简介
邓纬琳,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言文化系2020级硕士研究生。
北京大学中东研究评论 第36期
内盖夫峰会的影响
阿纳特·库尔兹
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卡塔尔国中东研究讲席项目
2022年6月18日
电子邮件:pku_qcmes@vip.sina.com
Peking University Middle East Review: Issue 36
The Negev Summit – What Next?
Anat N. Kurz
Center for Middle Eastern Studies, Peking University (CMES-PKU)
State of Qatar Chair Program in Middle Eastern Studies at Peking University (PKU-QCMES)
June 18, 2022
E-mail: pku_qcmes@vip.sina.com
评论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使用,侵权必究
编辑校对:徐 文
编辑排版:王艳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