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中东形势回顾与展望暨纪念中沙建交30周年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时间:2020-12-23 作者:
12月11日下午,2020年度中东形势回顾与展望暨纪念中沙建交30周年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外文楼召开。外交部前副部长,前驻科威特、埃及大使杨福昌,前中东问题特使,前驻巴林、约旦、伊朗大使王世杰,前驻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兼巴勒斯坦、黎巴嫩、埃及大使安惠侯,前驻伊朗、阿联酋、荷兰大使华黎明,前驻土耳其大使姚匡乙,前驻阿联酋、约旦大使刘宝莱,前驻阿曼大使赵学昌,前驻黎巴嫩、伊朗大使刘振堂,前中东问题特使,前驻沙特、埃及大使吴思科,前驻巴林、伊拉克、沙特大使杨洪林,中国政府叙利亚问题特使,前驻伊朗、埃塞俄比亚大使解晓岩,外交部“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前驻苏丹、沙特大使李成文,前驻伊拉克、叙利亚、沙特大使李华新应邀出席会议并分享真知灼见。
2020年是颇不宁静的一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遇上百年未有之大疫情,国际形势变化莫测,中东地区大事不断,临近岁末,进行回顾与展望恰逢其时。今年又恰逢中沙建交30周年,此次会议的召开也是对中沙双边关系的有力推进。出席研讨会的各位大使结合以往在中东国家的工作经历以及近期对地区形势的观察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分享和讨论。
吴思科大使分析了海湾国家尤其是沙特和阿联酋在大国博弈中的困境与期待,相对均衡的国际力量对比有利于其在地区发挥作用和影响力,中国的发展对于国际社会以及中东国家更多的是机遇。中国与沙特等海湾国家应加强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多方面合作,比如能源和新科技,并推动智库等机构的人文交流与对话。
杨洪林大使作为亲自参与中沙建交谈判的外交官,介绍了中国与沙特建交的背景及当时双边与谈的细节,提出中沙建交三十周年以来双边关系得以迅猛增长原因主要在于:两国领导高度重视互访频繁,习近平主席曾经访问沙特两次,阿卜杜拉国王登基后首次出访选在亚洲,并把中国作为亚洲的第一站;双边以石油为基础的双边贸易来往密切,沙特作为世界储量第一的石油生产大国,与中国在石油合作突飞猛进;双方文化交流突飞猛进,沙特在中国1000多留学生,并且在北大建立第一家图书馆分馆,成为两国文化教育和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最后,杨大使建议,北大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强文化领域交流,促进双边关系进一步向更广的领域拓展。
李成文大使指出,中沙关系以能源合作为主轴,加强各领域合作,巩固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符合两国的长远利益,需进一步重视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共建中沙命运共同体。沙特提出了2030年愿景,中国学者应该加强对沙特发展战略的了解和把握,从中寻找双方具有潜力可挖的合作领域。双方应加强研究机构和智库合作,加强与沙特有影响力的企业比如沙美公司的联系和沟通;应建立学界和政府部门的沟通机制,增加学者交流考察的机会,到研究对象国去实际看看;应改革学者对外研究宣传的鼓励机制,加强学界对外的舆论影响力。
李华新大使曾经两次在沙特常驻,经历了沙特20年的发展变化。李华新大使介绍,沙特是G20中唯一的阿拉伯国家,是阿拉伯世人口第六大国,占地面积为阿拉伯世界第二大,无论在全球还是地区来讲,沙特都是很重要的国家。中沙关系自建交30年来发展迅速和双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领域的密切交流与合作密不可分。新冠疫情爆发,沙特国王是第一个给中国打来电话表示慰问和支持的外国元首。作为中国在中东和整个非洲地区最大的合作伙伴,中沙合作前景广阔。
解晓岩特使谈到,最近叙利亚局势为僵持状态。因新冠疫情爆发,国际社会对其关注度整体降低。美国、俄罗斯作为域外大国,伊朗、土耳其、以色列、沙特作为区域内有影响力国家目前尚无重大举措。至于战后重建问题,目前没有实质性进展。
华黎明大使称,当前国际格局变化的突出特点是东升西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带动产业链迅速发展,力量对比的变化势必引发国际社会的些许不安,但中东国家对中国的态度一直是审慎和客观的。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在中东的发展心存芥蒂,甚至逼着阿拉伯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给中国外交带来很多困难,拜登上台后将如何发展还有待观察。抛开美国因素,中国历来与这些国家的双边关系都很好,因为中国在中东的战略意义就是希望这个地区和平稳定,保证石油的稳定供应。
刘振堂大使认为,巴勒斯坦问题目前仍然是中东的根本问题,尽管美国想把这一问题边缘化,但是巴勒斯坦人口持续大规模增长,巴勒斯坦不可能被泯灭。而中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任何人都忽视不了。中东地处东西方文明板块交错位置,历史以来就具有战略意义,但是因为宗教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个地区的矛盾恐怕将持续下去。
杨福昌大使认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理念和观念相近,这给双边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双方一直以德报德,而不是以德报怨。而当前中东的形势是乱还是基本平稳,是向前发展还是向后退,有两个不同的看法。杨大使认为,目前表面看形势比较平稳,但实则内部隐藏着乱,各国反对力量的发展,比动乱时期还难治理,加上疫情导致各国经济下滑,如何重振经济是迫切需要解决重要问题。此外,中东各国如海湾国家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中国对此的态度是不介入矛盾,不干涉内政。
刘宝莱大使主要从中沙关系的回顾与展望,2020年中东局势以及对2021年中东发展前景三个方面做了分享。刘大使认为中沙关系发展潜力巨大,双方可以加强民间机构互访和民间交流。2020年中东地区整体形势继续是乱变交织,目前中东疫情肆虐,到现在还没有看到拐点,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国际货币组织估计,中东地区经济普遍萎缩5.7%,海合会萎缩7.1%,战乱国家最高萎缩13%。此外,地区力量角逐加剧,阿联酋、沙特、苏丹等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改变了中东地区的力量对比,直接影响中东地区的格局发展。
姚匡乙大使分享了对土耳其政府内政与外交政策的观察。姚大使认为,全球化的直接后果是贫富差距悬殊,转而导致民粹主义发生,美国如此,土耳其也如此。因此,土耳其的平民老百姓支持政府的强国理念与政策。土耳其和伊朗是重要的伊斯兰国家,是通往东西方的重要桥梁,团结伊斯兰世界的广泛力量,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来阐述中国发展的内涵以及政策,讲好中国故事尤为重要。
此次研讨会系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北京大学卡塔尔国中东研究讲席、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付志明教授主持,阿拉伯语系主任林丰民教授,阿拉伯语系副主任、北京大学卡塔尔国中东研究讲席教授吴冰冰及阿语系师生参加会议。
(文/文晶)